美“实业救国”不现实 劳力资本难与华竞争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80年代初开始的新一轮的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工,把具体的制造的业务从美国转移出来到中国,到其他的东南亚国家,亚洲国家也好,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凤凰网:您怎么看奥巴马提出实业救国这么一个概念,尤其是当前美国这么高程度的去依赖虚拟经济,这么发达的金融行业,再转回去发展实体经济,这个想法合理吗?
陈志武:要我看,我认为不存在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本质的差别,换句话说,金融经济也是实体经济的非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讲到的奥巴马的口号,以实体经济来拯救美国经济,我觉得是一个,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很有感召力以外,我对这个提法,这个口号是不是能够有实质性的后果非常怀疑。换句话说,好像说过去二十年,三十年美国经济越来越走出制造业,而越来越的依赖金融行业,依赖金融经济,好像这个是一个很糟糕一个转型,是不应该发生的转型。但实际上,这个是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这些先进的经济,它必然会要走过的一条路。
从80年代初开始的新一轮的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之内分工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机会,所以到今天,很多制造业的业务都已经转移到了中国,转移到了韩国,也慢慢的也在往印度和越南这些国家转移,这些制造业的行业,把具体的制造的业务从美国转移出来到中国,到其他的东南亚国家,亚洲国家也好,这个趋势是不可能逆转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如果奥巴马讲实体经济救国,主要指的是让美国又把很多制造业的机会和这些业务重新搬回到美国,这只是一种可笑的愿望,而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的数量,印度的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数量都远远比美国要有优势。
专题报道:
“国退民进”是改革核心动力——耶鲁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解析中美经济
相关访谈:
编辑:汤艳
|
更多新闻
频道头条 Big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