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陈志武认为,汇改重启已经势在必行,中国需通过金融市场的开放倒逼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非常核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凤凰网:在前不久的时候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短时间内,连续发表了五篇署名文章来阐述汇改的这一个问题,可以说是达到了另外的一个高潮。那我也想请问您就是说在胡晓炼副行长,她的这一个举动是在释放一个什么样的信号,意味着我们国家汇改在重启之后,会走向在一个什么样的方向?
陈志武:重新恢复汇改对中国长久的金融发展,特别是对人民币走出去,让人民币成为更有广泛接受度、广泛影响的这样一种货币也好,汇改是第一步,必须的要迈出的一步,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能理解胡行长,他写的五篇署名的文章,主要是为这个,我的理解的话,是主要还是为了国内的讨论来写出来的这些文章,因为在最新的一轮汇改重新启动进一步发展之前,确确实实在国内的一个决策层里,包括媒体和社会有一场讨论,就是在金融危机复苏还没有完全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可靠的稳定的水平之前,又恢复汇改,让人民币升值是不是太早了。
那么我的理解当时的话,也就是说到4月底,5月之前,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等,不同的部委之间,意见和理解都不太一样,那么社会上的汇改政策的理解也可能差别比较大。在这样大的一个背景之下,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也作为中国金融政策的专业执行者,有必要把汇改政策的这个重要性和实施性,对中国长久发展的意义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一个阐述。所以我觉得胡行长的这个系列的文章这个意义非常大,而且对让社会更多的理解央行的政策,国务院的政策,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凤凰网:是不是一方面是在向业界表示说,经过前不久的一段时间的争论,现在基本上大家对汇改问题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那么这次的连续五篇文章的发表就是首先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共识基本达成了,接下来就像您所说的,要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我们也把这些话题提出来,然后供我们大家来继续的去研究讨论?
陈志武:对,是这样的。因为现在一方面我们都说要中央政策是想把上海建设成世界金融中心,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还有人民币跟外汇之间资本账户的自由度必须的要放开,就这样的话,外国人可以把他们手头的资本,资金可以自由的投放到中国的不同的资产市场上面,中国人也可以不管是家庭个人还是企业,可以自由的把自己的财富和资产一进一出中国,那么为了实现这些长久的目标,使得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话,汇改是必然是第一步的,必须要做的。
凤凰网:那一方面您提到了说这一个人民币的汇率改革,要加快步伐进行,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成为我们建立具有国际领先竞争力的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才有可能早日实现。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学者说,因为确实是人民币汇率改革会对中国整体的经济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说对于我们国家三架马车之一的进出口贸易就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所以另外一个意见就是说我们也要等实体经济,要等我们国家经济产业调结构的步伐能够跟上我们在虚拟经济领域的改革才可以,但是可能实体经济的改革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改革,可能更为复杂一些,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实行产业升级,但对于很多习惯做出口贸易的这些企业来说,它不是说从一天之内就能够从出口外贸产业摇身变为高科技产业,那您认为对于中国调节的这一个计划来讲,长期的政策怎么能适应短期面临的这种紧迫的问题?
陈志武:但是实际上关于这个资本账户的开放,这一块实际上跟汇率是紧紧挂靠在一起的,因为我知道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决策的官员,都在谈的一个目标,就是让人民币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那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其他的国家拿到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以后,他们必须的能够到中国来买卖中国的政府公债,让中国的政府公债市场跟A股市场并不是对其他的国家的央行或者是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完全开放的,所以这个资本账户的这个不放开,跟人民币作为国企货币也好,这个目标实际上是相矛盾的,所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要放开。
另外就是关于这个一些学者的担忧,我觉得最早我们可以继续讨论10年,就是什么时候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有金融经济是不是已经准备就绪了,可以正式开放资本账户了。我的理解的话,与其去讨论10年还不如今天就开始一步一步的放开,因为通过这个放开资本账户,通过放松外汇管制,让更多的外国资本可以更自由的进出中国,以这种方式,实际上可以逼着中国的银行体系、股票市场、基金行业、债券市场等等给他们该来更多的竞争的压力,以这种方式,逼着各行各业的金融机构,去做相应的调整,
凤凰网:所以我们要用金融市场的开放这一个手段来倒逼我们的实体经济进行快速发展?
陈志武:这样反过来可以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利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这方面,能够有更大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去调整。
专题报道:
“国退民进”是改革核心动力——耶鲁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解析中美经济
相关访谈:
编辑:汤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