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杨庆才表示,从中国今年粮食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生产的粮食总量仍然较大,算得上是丰收年;而针对近期显现的国际粮食价格明显上涨的趋势,杨庆才表示,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属于短期行为,粮价会伴随着客观环境的适应得到回落。
原文实录:
凤凰网:大家非常关注,大家很希望了解进口玉米的原因是什么?是跟中国最近陆续发生的干旱、泥石流、洪涝等等这方面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有没有直接的关系?
杨庆才:中国今年粮食的总体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还可以获得较好收成那样的,应该说还是一个丰收年。那么对于大量进口玉米,应该怎么看。据我了解今年玉米的进口量在100万吨左右,20亿斤,那么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玉米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你市场需求拉动,中国的粮食产量主要是由三大作物构成的,大概水稻的产量占3000多亿斤,小麦的产量占3000多亿斤,玉米的产量占3000亿斤左右,这是上下浮动。水稻作为食粮,作为大米,它深加工方面的量比较少,小麦也主要用于人的食品,而玉米却是大量用于饲料,或者是工业所需的化学原料。
中国玉米的损耗能力大概要在800到1000亿斤,就是可能占到玉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么大的量用于非食品的用途,自然而然的玉米的需求就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进口一定的玉米在我们市场有需求的时候,把国外的玉米能够流通到国内来,这是一种自然的需求,和自然灾害还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现在国际粮价上涨的趋势比较明显,上幅比较大,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当然偶然的原因是像俄罗斯发生大火,所以它对荞麦的出口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这是不是也有一个长期的原因,就是在今后国际粮价会有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呢?
粮食它是非常敏感的商品,是特殊性很强的商品,所以它现在表现出来粮价上涨,但是我认为这还是一个短期的,因为粮食的自我恢复能力是很强的,粮食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它是一个常量。而粮食生产也有它的周期性,大体上半年左右就是一个粮食的生产周期。
在这个粮食季节招灾以后,下一个季节如果我们经营管理、措施得当仍然会获得丰收,所以说是互补性很强。只要是你生产能力存在,只要是你客观环境适应,粮食恢复到原来的程度不是很难,不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新闻专题:
相关报道:
编辑: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