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武汉保卫战:抗疫英雄们的舍与得

回顾武汉保卫战:抗疫英雄们的舍与得

2020年,新冠肺炎的阴影笼罩全国,武汉及湖北各市县一度封城。近70天后,被疫情击倒的武汉又重新站了起来。4月8日,武汉解封。这场与病毒赛跑的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个医生,护士,基建人员、志愿者……的努力。今日,《舍得智慧人物》将讲述4位不同身份的抗疫者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武汉拼命的经历,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生死关头的舍得智慧。

疫情破局人:舍小家顾大家

张笑春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副主任。2020年2月3号,她通过朋友圈呼吁,将CT影像作为目前新冠疫情的首选诊断方案,引发了大量的转发,最终其建议被纳入2月5号公布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在无数新冠患者得以确诊救治的同时,张笑春的父母在疫情期间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然而,工作繁忙的张笑春只有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才能给父母打个电话。为了避免有人说医生搞特殊化,张笑春那段时间经常做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不要动不动就按铃找医护人员。可就在3月5日,张笑春的父亲病情加重后,她收到了来自母亲的微信,“救救你爸爸吧”。这令张笑春心如刀绞,“我就觉得这比杀了我还难受。”灾难面前,最怕牵挂变牵绊,只能为大家负小家。

幸运的是,张笑春的父亲最终被转移到火神山医院并得到成功救治。张笑春回忆,当时为父亲办理签字是她今年做过了最难的抉择之一。“这是咬着牙签的,因为我如果不签,你想你自己做女儿的,同时也是医疗方面的专家。你都不敢承担这个后果,你把这个心理压力转嫁给别人吗?” 国安民安背后,是无数人的负重前行。

疫情过后,张笑春的父母对武汉产生了阴影,选择回到老家。而张笑春也因为疫情期间对父母的疏忽,认为家人的痛苦都是自己带来的,一度患上了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女儿稍不听话,她就想把窗户打开跳下去。在那段艰难的日子,张笑春重听了《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系列讲座。“战国的就是那么多的人物,做了各种事情都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商鞅变法,最后都被车裂了”,这让张笑春意识到自己的困难并没有那么严重。她彻底打开了自己的心结,抑郁症也自愈了。

如今再回顾疫情时期的经历,张笑春认为自己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我自己把它提炼出来以后,又付诸了行动……国家也采纳了……最后老百姓受益了”。从个人,到国家,再到新冠疫情的防控,形成了一个整体。疫情中公民尽忠职守,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作为疫情破局人,张笑春在为病人大声疾呼的同时,也舍弃了对自己的小家的关注。如今的她相信,最平凡的幸福依然是国安家宁,她希望有更多的时间为家人负起责任。在职业上,她也会重新出发,继续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作用。

火神山总设计师:高龄不下火线

黄锡璆被誉为“中国现代医院的奠基者”,十七年前,他曾为“非典”疫情设计了北京小汤山医院;新冠疫情爆发后,79岁的他又主动请缨,担当起火神山医院技术专家组组长,60小时完成设计图。黄锡璆在请战书中写道,“本人是共产党员,与其他年轻同事相比,家中牵挂少,具有非典小汤山实战经验……” 纵然年事已高,黄锡璆依然希望为抗疫献出力量。

考虑到武汉的雨水天气远多于北京,黄锡璆并没有延续小汤山医院的露天设计,而是给过道加上了顶棚,免得病人暴露在雨中。同时,他吸取了小汤山医院的遗憾,建议把火神山医院的CT室设计在更中心的位置,方便各个病区的病人进行检查。此外,黄锡璆还考虑到了医疗垃圾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建议火神山医院将废物进行灭菌处理后送到郊外集中焚烧。这些细节无一不彰显着黄锡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他认为,灾难临头,需要每一个公民做好本职工作。医护人员在前线拼命,后方人员就应该把设施搞得更好。

作为技术人员,黄锡璆总是关注那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他通过看《血疫》一书了解了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中的经验教训,也时刻关注美国目前的新冠疫情,认为当地的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对自己一手设计的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黄锡璆都觉得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为社会做更多奉献,是他不断探索的动力。

如今的黄锡璆依然一周五天按时上下班。谈及坚持的动力,黄锡璆说,医疗设施建设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工作,他自己就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受到医院的救治。有感于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在“舍”与“得”之间,黄锡璆放弃了舒适得生活,选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把工作做下去,这既是忠于职守,也是懂得反哺。

生命摆渡人: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疫情爆发后,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第一天就接送了近三十人。随后,汪勇在朋友圈招募志愿者,联系餐馆和便利店,又搞定医护人员的出行就餐难题。他被评为联合国全球青年抗疫榜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从大年三十那天,汪勇就开始瞒着家人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下班。据汪勇回忆,当时武汉的情况非常恐慌,微信群里大家都在乱发信息,很多医护人员的接送要求都没有人应答。因此,当汪勇联系一个女孩说自己可以就近接她时,对方愣了几秒才应下来。

正是这位女性医护工作者给汪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往后面一靠是什么姿势,到下车基本上就那个姿势。就感觉这个人定住了,脸上也没有表情了。”那天汪勇接送了大约三十多个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这个状态,这让汪勇感觉挺害怕的,感觉医护人员确实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希望为他们做点什么,“反正我有多少力,我就出多少力。”

接送几天医务人员后,汪勇的志愿者队伍也渐渐扩大为二三十人。他的工作范围也扩展到了组建志愿者车队,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医院职工的就餐、出行等问题。当时医护人员需要可以穿在防护服里的羽绒背心,志愿者队伍就扫荡了武汉可以买到了所有羽绒背心送到医院,搭建起了一条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线。汪勇认为,危急关头,越被需要,越要迎头而上。

如今车辆行驶在川流不息的武汉街头,汪勇笑称,解封后的武汉人非常怀念这种拥堵的感觉。一场疫情也让汪勇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频繁地受到表彰,应邀到各地进行宣讲;工作上也得以连升三级,从快递员成为江汉分部经理。对于突如其来得荣誉,汪勇坦言,这一波潮流会慢慢后退,但他不会有失落得感觉,因为这是自己应该参与的事。

汪勇在心态上也发生了改变。以前的他是个跟人一言不合就会在街上吵架的人,现在的他心境平和了许多,认为无论对错,都没有必要跟人去争吵。跟许多年轻人一样,汪勇需要背负房贷、车贷、小孩,经历过灾难后,他更加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当感到累了的时候,他也会告诉自己身体最重要,休息一下。如今的汪勇对“舍”与“得”看得更加透彻,越来越懂得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网红”志愿者:平凡人的坚定选择

蒋文强是辽宁大连人。疫情期间,因为意外滞留武汉,他成为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的志愿者,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负责病区消毒、处理确诊患者的生活垃圾、以及医疗废物的保洁工作。他的经历被称为现实版的“人在囧途”,而蒋文强也因为乐观幽默的天性迅速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

蒋文强用“难忘”形容自己在武汉的经历。他刚到武汉时,内心非常惶恐,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甚至边写遗书边流泪。即使在成为志愿者后,蒋文强的第一感受依然是恐惧。一位患者的血溅到他身上,蒋文强就直接崩溃了。在巨大的压力下,支撑他继续工作的最大动力是看到病人出院。蒋文强还记得第一位出院的大姐。每次蒋文强拿着拖把给病房消毒的时候,大姐都会让他把拖把放在门口,降低志愿者感染的风险,这让蒋文强非常感动。因此,当这位大姐有一天请蒋文强合照,告诉他自己就要出院时,蒋文强由衷地替她高兴。经历过生死之交,越见人情温暖。

返回家乡后,蒋文强发现自己成了名人,各种媒体都来采访他,当他到大连星海拍广告时也有许多人围观,这让原本是小市民的蒋文强心中窃喜。就在这时,有两条路摆在了他面前。有网红公司来找他,说可以借着疫情红利,帮助蒋文强快速地将流量变现;于此同时,他也可以选择自力更生,继续开店做生意的老路,但想要成功并不容易。

经过深思熟虑后,蒋文强拒绝用疫情赚取流量。“挺痛苦的这一件事,我不可能用我自己的那种幽默的话语把这件事说出来,它不适合。“面对金钱的诱惑,蒋文强选择了踏实与心安。如今的他在大连开了一家烧烤店,在武汉获得的志愿者证书被蒋文强摆在了吧台的显眼位置。对此,蒋文强解释道,“我也是一个为生活而努力在生存的人。我也得吃口饭啊。但是我觉得相对于我做的这个老板来讲,我觉得我心底里我是舒服的,我是踏实的。” 即使追梦,也要对得起本心。

疫情期间的意外经历让蒋文强更加正视自己。虽然现在的他在网上依然有着不俗的关注度,但蒋文强坦言,自己就是一颗流星,划过就没了。“每天早上起来,就把自己当成跟没去过武汉一样,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用平常心做平凡人,最难能可贵。

回顾这四位抗疫英雄的传奇经历,他们每个人都为武汉拼过命,也为此舍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勇气令人敬佩。《舍得智慧人物》是舍得酒业联袂凤凰网打造的时代人物对话节目,本期战疫人物特辑旨在致敬舍得英雄、弘扬舍得精神。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