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宁波市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三十余年精耕“绿色环保教育”领域,六任校长接力传承“节能环保”教育理念,打造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教育”办学理念,实践于德育、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五个维度,让“节能环保教育”成为学校特色品牌。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补的立体式“无废校园”的东风模式,积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培养未来公民环保意识,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宁波市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入围2024中国力量年度人物初选。
绿色发展,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教育者应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小引导青少年儿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正确的节能观念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宁波市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秉持绿色环保理念,重视绿色生态教育,三十余年精耕“绿色环保教育”领域,六任校长接力传承“节能环保”教育理念,将“节能环保”融入校园的方方面面,“节能环保教育”成为了东风小学的特色品牌。
1991年,时任东风小学校长的徐乾霖,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将节能环保教育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后继者在开展节能环保活动的基础上,立足课题成果,自编节能与环保方面的校本教材,对学生全面进行节能环保知识教育,把东风小学的节能环保教育推向全国。学校还曾受邀参加联合国总部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让东风节能环保教育理念走出国门,亮相世界。
东风小学将三十余年的“节能环保教育”经验总结为“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旨在打造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实践于德育、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五个具体维度:
1 绿色德育:紧扣“节能环保”核心理念,优化绿色德育课程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组建“手拉手护卫队”,开展“携手‘1+6’,呵护我地球”的绿色德育实践项目,如:“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双碳有我”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等。扎实落地中德“环境教育”项目,让教育与国际接轨。
2 绿色教学:设置相关课程模块, 完善达善课程,打造绿色课堂,每学年确定一个“绿色课堂”研究主题,以“达善杯”绿色课堂为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展示。积极搭建沟通桥梁,与国内外学校进行交流互鉴,推广“绿色课堂”建设经验。
3 绿色科研:以“绿色成长,达善人生”为教育理念,打造出《快乐科学》《节能与环保》《国文》等省、市级精品课程,编著《达善课程:基于素养培育的小学课程体系》,并引导教师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的研究作为主责,深入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特点和要求,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
4 绿色管理: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领师生的工作和生活;在行政、财务、教育教学等多方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以“人文温暖人”为保障,在校园内形成“民主、平等、真诚、分享”的优质人文环境。
5 绿色文化:基于“让每个孩子随才成就”视域,通过“完善文化标识系统,打造校区特色文化,共建和美达善之家”,在“制度、环境、精神”等层面,凝聚师生智慧,让学生的生命留痕于校园文化环境中,使师生在浸润中陶冶性情,和谐成长。
当下“无废”概念兴起,“无废校园”是建立在“无废城市”概念基础上一种先进的校园理念,东风小学与时俱进,全面迭代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课内外结合、校内外互补的立体式“无废校园”的东风模式:校内建设一条无废低碳生活长廊、创办一个电视专题节目、一份无废低碳专题校报,专门宣传无废低碳内容;设立一个共享超市,通过旧物共享、有借有还等形式,让绿色循环在校园里蔚然成风;重视家校共建的合作模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无废教育”网络;开展“一项易拉罐爱心工程”,将同学们收集的易拉罐、塑料瓶等废品变卖,用于帮助本校特困生、结对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和受灾学校以及慈善捐款。
东风小学的一系列“绿色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生态、无废创建”前瞻意识,树立未来公民的环保意识,让孩子们成为“无废”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持续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想了解更多东风小学的节能环保教育成果,敬请关注由凤凰网和金种子酒业联合推出的《2024中国力量年度人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金芒,在泥土中馥香,在岁月中沉淀,金种子·馥合香邀您一起融众香之长,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