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粤语脏话与抵制普通话
东莞是明末著名抗清英雄袁崇焕的老家。那里有一尊袁督军的雕像,雕像下面曾经有六个字,据说是袁生前带兵时的口头禅,前半句“掉哪妈”是一句粤语的脏话,大略相当于普通话说“操他妈”。前些天,官方把这几个字给凿去了,结果引发了很多讨论。广东本地的报章有大量评论文章,说脏话也是文化,甚至有人说这句“操他妈”是粤语的灵魂。
掉哪妈,顶硬上
事有凑巧,在广州也有人碰到了粤语方言这根敏感神经。广州政协最近提案,建议广州电视台用普通话播音,以争取能“上星”,就是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节目。这首先只是政协参政的一个建议,其次提案也并没有说全部使用普通话,而是把“基本用语”有粤语改为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增加一些普通话播音时段——毕竟,就不提面向全国,只说在广州本地,外来人口的数量也已和本地人几乎相当,而很多外来者是不太懂得粤语的。
然而,此言一出,却引发了巨大的波澜,很多当地的媒体人,评论家,抱着一种巨大的悲情,写文章宣告“母语危机,岭南文化危机”。还警告全国其他各地,今天被移走的是广州的母语,明天被移走的就是您的母语。那口气,好像不是在一个国家在自己的一省推行本国的官方口语,而是一个小国要被另一个大国侵略、实行文化灭绝一样。
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
事实上,在今天,“粤语存亡”实在只能说是一个伪命题。
不说全中国有那么多地方的人在学唱粤语歌,学广东话;不说全世界有那么多华人聚居区的主要用语是粤语。只看上面两则新闻,粤语这件事稍稍一被碰到,就引发当地这么大的反弹,我们就可以知道,广东的地域文化是多么的强势。
而在中国,地域文化一定是强势的。因为几千年以来,我们社会的本质就是乡土性。
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先生曾有专著谈中国的乡土社会,按他的分析。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小,社会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社群之间,成员与土地之间,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关系。通过长时间的熟悉,建立起彼此特殊而有默契的关系,这是“礼”的起源。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费孝通《乡土中国》
大家都知道礼与法不同,但具体不同在哪呢?最重要在于,法处理事务,是众人相等的。而礼则是对待同一件事,如果对象不同,那么处理方法就必然不同的,这叫做“礼有差”。我们看论语,孔子回答问题从来不像西方哲学家,试图提出面对所有人的、永恒的、抽象的结论。孔子面对不同的学生,都是结合对方的实际和当时的情境来回答问题。都是一时一地的回答,面对熟人的回答,这就是乡土社会智者才有的特征。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内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费孝通《乡土中国》
那么生于乡土、熟悉乡土,人也就必然重视乡土。当地的礼俗,当地的方言土语,都是乡土社会的根本。都是通过熟悉才能获得的知识技能。也是区别熟人和陌生人的关键。所以方言在乡土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乡土社会能支撑,靠的是人们长时间的固定定居,固定人员结构。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法的社会。乡土的社会必然会受到冲击。当代,人口在全球大规模的流动,也必然需求更通行的语言。只有本土“自己人”才能理解的方言,在现代社会是必然会受到冲击的。推广普通话是为了让全国能够更融入现代的节奏,让全民族能更世界齐驱并驾前进,让我们的生活随着现代化逐渐富足文明起来。并不是为了要灭绝某地的文化。
那种小国寡民,人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自抱着各自方言土语的社会,我们是再也回不去了。
3. 支持爱乡土 但不应过度
当然,即使在现代社会,爱乡土,愿意传承本地文化也绝对是好事。只是不应过度,变成抱残守缺。像是在报章登文,振振有词地抵制普通话,或者把脏话吹捧成方言的灵魂,已经都是矫枉过正了。
我们说中华文明,历代推崇的都是统一的朝代,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即使说到春秋战国,三国魏晋,也是重视那些“楚才晋用”,纵横于各国之间的“天下之士”,似乎从没有赞扬过抱守一地,老死乡土,坚守全国人听不懂的方言土语的。
楚才晋用
曰:“晋大夫与楚孰贤?”
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其实,就以广东为例,袁崇焕也好,广东历代的其他名人也好——从唐朝的宰相张九龄、禅宗六祖慧能,到晚清康有为梁启超,从民国时的孙中山,到共和国的叶挺、叶剑英、廖仲凯,甚至艺术界的阮玲玉,李小龙,有哪个是一辈子不离开广东,一辈子只说广东话,不说官话不说英文的?正相反,这些广东的英雄豪杰,正是走出一省一地,与全中国全天下充分交流,才磨炼出来一身的本领,一世的声名。
而今我们学习的,是前人的功业,还是前人的脏话?是进取开拓,还是抱残守缺,这是值得先冷静反思,而非先做情绪化辩解的。
一语道之
•中国人重视方言乡音,原因是乡土社会的悠久传统;
•进入现代社会,国人应该放开心态,避免保守自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