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广东今年不公布高考状元了。在2010年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对记者们说,履行去年是“最后一次公布”的承诺,今年不公布了状元了。
据说,江苏,北京,重庆都有过类似的政策,不公布高考状元。怕过度关注和炒作影响这些孩子的生活。
但是昨天我上网随便看了一下,各大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都还有各省市的状元名单,姓名、照片都有,可见这些政策的效果,可以说已经全盘落空了。
庄子有个说法,叫“畏影恶迹”——有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足迹,他回头看到影子和足迹,想逃离它们,就开始发足狂奔,结果越跑影子跟得越快,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庄子•渔父
炒作状元现象难以停止的原因
为什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想弄出一些状元来炒作呢?
原因当然是显而易见的。有需求。
家长和下一届考生 希望 受到鼓励,学习经验
商家 希望 借名气达到广告效果
学校和地方政府 希望 成绩和政绩
这些需求摆在眼前,官方压住状元不公布,显然只能让状元过热现象,变成所畏、所恶的影子和足迹了。
但是话说回来,过度宣传炒作状元到底有什么不好,让主管部门如此忧心,要去畏去恶?
我看这种炒作会造成两个后果——就是让全社会的年轻人,都只盯紧高、考两字。
炒作状元的结果1:全社会过度重视高等教育
为什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什么现在有很多行业急缺技术工人,好的技工的工资高得吓人,而很多年轻人明显不适合读书做学问,动手能力却很强,如果能进入职高、技校,学得一门手艺。18岁就可以开始积累工作经验,到22岁时,已经登堂入室,在自己行业内很有竞争力了。
但是他们却想也不想地投身中考,高考,考上一个一般的大学,玩了四年之后,身无一技之长,在22岁时可以说毫无竞争力地进入这个社会,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遭受用人单位的白眼。
人不是生而相等的,有人擅长读书做学问,有人擅长经商,有人擅长手艺、技术,有人擅长音乐美术。用同样一个标准去衡量全中国所有的青年,这才是对人性自由的不尊重。
中国最好的教育家是孔子,现在很多人对孔子的解释也很奇怪。引用孔子说“有教无类”的时候,很多人称赞他平等对待学生,引用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的时候,却又说他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不平等对待学生。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 卫灵公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其实他哪管什么平等不平等呢,只是按照教育的本质要求,因材施教罢了。像很多不同的学生问过他“仁”是什么,他的回答各不相同。
而且他教人的这些不同的学问,也从来不是为了学问理论而学问,更不是为考试而学问。他有句话也常常被误解,叫学而优则仕。很多人根据这个说……其实它下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那有怎么解释呢?优在这里的意思只有余力。
所以孔子的坐而论学, 都是为了起身而行,为了入世做事——教育是为了职业发展。
炒作状元的结果2:全社会过度重视考试
而两千多年过去,现在很多人对教育的认识还是非常混乱,把状元当成目的,把高考应试当最重要的事。
做事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高考要得高分?因为想上好大学。为什么想上好大学?因为想有个好工作,好前程,好的人生轨迹。那么,是在18岁时高考分数重要,还是顺利的求职,升职,在28,38岁时有好的事业发展重要?要知道,过度盯着考试,反而会影响日后的职场心态。
有机构做过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77年到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状元们毕业后,职业发展很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可以说,大部分状元是“泯然众人矣”。
人生像是赛马,18岁的高考,可以说是刚跑完第一圈而已。关于赛马的策略,鲁迅先生有篇文章曾提到过,说 “韩非子讲赛马,要人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这可以说是鲁迅先生的大疏漏,不但词句错误,而且出处也不对,韩非子根本没有类似的话。他错引之后,这话又被很多人误解,说中国人就是如何如何不思进取。民族性恶劣,不如西方。如何如何。
这些对于引用的词句,连原书都不愿也不能查一下就开始评论的人,实在没资格评论中国文化(或任何文化)。鲁迅那句话在韩非子没有,但在淮南子的诠言训里有类似的表述,说赛马这件事,要
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缓急调乎手,御心调乎马
虽不能必先载,马力必尽矣。
何则?先在于数,而不在于欲也。
——淮南子•诠言训
这些论述是什么意思?说到底,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反求诸己”的精神。不论在求学还是在职场,争状元,争第一,这些心态都不对。简言之,要想成功,别浪费精力在跟别人比较名次前后,而要关注自己的能力高低。如果全社会都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高考状元是否炒作,
一语道之:
•全社会炒作高考状元,主管部门抵制也无用;
•炒作状元会引起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过度关注;
•炒作状元会引起社会对考试本身的过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