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中...

高考满分的所谓骈文与文章之道

一、 事实概述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又有几个学生写了文言文。其中有一篇,通篇都是古奥难懂的字词,居然因为这些词让判卷老师不懂,就得了满分。还有所谓的古文献专家站出来肉麻而荒谬地吹捧,说这是标准的文言文,还是骈体文,好得怎么怎么不得了。

二、 这是篇好文章嘛

    我看这文章这么好,就找来读了一读,一读差点没噎着。一者是这篇文章本身拗口,二者是发现这位报纸上封的所谓古文献专家,居然连骈体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没办法,我只好在这里普及一下关于中国文言文体的一点小常识。

    所谓骈体文,最重要的是在格式、词汇和声律三个方面要有强烈的美感。历代文人如果不喜欢骈文,像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反对六朝文体,所攻击的方向,都是这种文体太华丽,太漂亮,而空洞不实,没有内容。可见,漂亮,是骈体文一个最根本的特征。为了达到这种漂亮:•在句式上,讲究骈四俪六,所谓四六句,有强烈的结构模式,齐言单联、齐言复联、杂言复联,等等很多规范,甚至要有一种建筑美学,错落有致。•在词汇上,讲究辞藻华美,有画面,有色彩; •在声律上,讲究平仄协调,句式符合格律,念起来抑扬顿挫,有强烈的音乐性。比如我们随便举个骈体文章,

    (用“―”表示平声字   用“|”表示仄声字,凡两字词以后一字的平仄为准)

    ――| |-| 

    班声动而北风起,

     ||- —|—

     剑气冲而南斗平。

    ―― -|――

      喑呜则山岳崩颓,

     || ――||

     叱咤则风云变色。

     ―  | 

     言犹在耳,

     |  -

     忠岂忘心?

     ―  |  -一

     抔之土未干,

      |  ―  |

      六尺之孤安在?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 

     ||――||  ||―― 

     莫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  ――||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庾信《哀江南赋序》

    无论是放在那看他的用词,意像的漂亮。还是拿起来吟诵,声音的好听,这都是任何骈体文必不可少的。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位古文献专家发明的骈体文概念,这个高考作文写的第一段,意思跟后文几乎完全无关,这咱就不说了,就只看声律和辞藻部分:

    ―  ―    |   |     ―  |     ―  |

    呱呱小儿,但饮牛湩,至於弱冠,不明犍状。

    连着三个仄声的尾句,简直是逆气顶喉,快憋死人了。后文又有很多这种根本不知道注意平仄的地方,

    ―  |     |   ―   ―  ―     ―  ―     |  ―    ―  ―

    翕合沴气,终日涽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

    连续五句全是平声的尾音,让人气息有出无进。这在任何骈体文中都是不可能见到的。

    词汇上,通篇也几乎是毫无意义的把简单字词替换成意思相同,但古奥难懂的字。骈文的美感实在看不出来。

    而在文言语法上也有不少现代文对应翻译的痕迹,赶得上《镜花缘》里淑士国的酒保,酒要一壶乎,菜要一碟乎。加了些之乎者也,却还是很多别扭不像古文的地方。

    那么,咱们退一步说。我们放下所谓纯正文言或骈体文的各种定义和规矩,就单看这篇文章,它能算是一篇好文章,能算是满分文章吗?

    我记得新东方的老罗讲过这么个笑话。

    ——我们身边也有老外,中文学得不地道,但是时不时冒出一个书面语,你也吓一跳,你是震惊他的汉语水平高,还是震惊他学汉语学得这么“变态”啊?我们身边儿老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这个……背了很多GRE词汇去吓唬老外,连说了五个单词外教都不知道,他很得意,那外教满脸震惊,他就回来了。我们去问那个外教,说你是不是震惊了(老罗笑了)他说:是,我震惊的是他英语这么差,怎么会这么怪的词?

    学校教雅思的外教,娶了个中国老婆。中文老用一些怪异的词语,比如说上街惹了一肚子气回来,想说“我生气”,他说“我大怒”。这语法有没有错?没有错。意思能不能听懂?也都能听懂。但是不是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所以你倒是用了书面语,效果好吗?我们有一次说某某老教授很好色,我们在那说,他也参与讨论,他说:对对对,是一个yinmo(下面大笑)听了半天没听懂,是吧,你会觉得这个外国人中文好吗?会觉得他中文有毛病。

    这个道理是讲口语,但也完全可以移植到写文章上。

三、结论

    这样的文章给了满分,还如此吹捧,实在令人堪忧——这不是杞人忧天——中国人有个传统的习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如果今天的媒体和所谓专家大肆吹捧这样的文章,那么可想而知,接下来几届高考学生在作文上,会耍出怎样的花样。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卷四七•汉纪三十九》

    语言是人的心声,长期进行八股文专项考试的明清读书人,逐渐丧失了汉唐以来中国人的精神,明清两朝所取的人才,官员团体也逐渐走向衰落。现如今我们难道要提倡一种比八股文还要狗屁不通的新文体,提倡奇难险怪,佶屈聱牙,用扭曲的风格来培养我们的年轻人么?

    当代有一位真正学通古今、精通汉语诗文的大家——启功先生。他有这样一句座右铭,我想送给这位考生兄弟,这位所谓古文献专家,以及所有有志于继承中国文化传统的人:

    行文简浅显  做事诚平恒一语道之:•部分所谓专家吹捧的“骈体”满分作文并不是好文章;•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严肃考试,考官不宜误导考生;

公众防骗之道

热点 这些日子,所谓的神医张悟本倒台了。他那套治疗法——喝绿豆汤吃钙片包治癌症,已经被卫生部和众多媒体揭穿。很多治疗方法无…

典故有一则古代寓言,说: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

体面劳动之道

热点踏实劳动为何难致富 ——体面劳动之道 中青报最近一份上万青年参与的调查,近八成的人认为“现在依靠踏实工作劳动很难致富”。

典故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