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
河南昨日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发布会上,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郝本性,考古学家梁满仓,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等向记者陈述了对大墓的考古认定依据此前,这座大墓曾多次被盗。史上关于曹操墓的传说神乎其神,被称之为“千年之谜”,通过现有的重要遗骨,可以复原一代枭雄曹操的真实面貌。
西高穴曹操墓虽被多次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也为后人对汉魏历史的考究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佐证,揭开了汉魏考古的新篇章。
曹操一代军事奇才,何以赤壁之战一败涂地呢,马鼎盛认为,曹操当时在荆州会杀降。投降之士,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自认为南方人不足重视。一个不高兴把蔡夫人及其小儿子杀了,这样便对整个荆州军民、文武大臣都是一个大震动,以至于人人自危,结果又宰之蔡瑁、张允等水师都督。这跟此时的曹操独断、残暴治理的失败密不可分的,这种分析看来,可以说曹操只是自己败在了自己手里。所以,表面上看曹操是个独裁专断的帅主,后人在来评说。
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从改墓的墓室布局,陪葬情况分析,可谓帝王陵墓中典型的简约薄葬。
墓葬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亦反映了当时曹操当时所倡导的薄葬制度。
陈建斌说单口相声似的,一气说:“就是我演完一场戏,导演他们就说‘唉,曹操怎么这样?’我说,‘对了,这就对了!你们理解不了,但是你再仔细想想?!’拐几个弯儿之后,导演就会觉得‘哎呦,曹操是应该这样的,那才是曹操。’”“我演的曹操不奸诈挺实诚的。吴宇森导演的电影《赤壁》中,张丰毅扮演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爱上小乔;陈建斌演的《三国》曹操实诚。演艺角色中的曹操体现的更加艺术化的形象。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中国战国初期曾(随)国国君乙的墓葬,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其中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其规模之大,就椁室而言就比马王堆大6倍。
1972年,一具沉睡两千多年的女尸在长沙马王堆出土,女尸保存完好,肌肤还有弹性,陪葬物品奢侈豪华。2003年,根据女尸骨胳复原的画像再次轰动世界。马王堆女尸下葬过程,从马王堆考古分析,其规模之盛大,无疑是空前的,奢华的程度当时来说可谓是无以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