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分居杭州、台北的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合璧展出。故宫文物缘何分隔两岸?如何才能重新聚首?政治纷扰下,文化交流该怎样进行,文脉传承能否无碍? |
正在加载中...
|
冯玉祥使紫禁城变为故宫 |
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溥仪居住紫禁城的这段时期,因赏赐、故臣借观、拍卖点押、窃取盗卖,使1200多件珍宝流失。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自此以后紫禁城才有了“故宫”之名。 |
国民政府将文物南运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顾及文物安全,国民政府开始计划将博物院文物南运。隔年,日军进逼北平,故宫博物院选择院藏文物菁华装箱储置,开始南运。 1933年2月6日,第一批南迁文物抵达上海,期间南迁文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单位文物的6,066箱。1936年12月,南迁文物由上海转运南京。 |
故宫文物西南大迁徙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已迁至南京的文物又分三批、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储于巴县、乐山、峨嵋山等地。其余约2,900箱文物因来不及运送,滞留在南京。在北平沦陷期间故宫还在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国民政府曾令将留在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院长马衡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