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词儿

    《中国词儿》选五四(1919年)以来,主要是1949年以来,曾经影响我们政治社会生活的那些名词,通过当事人的现身讲述,以影像故事的方式讲述这些名词的背后的故事、含义影响和演变。

  • 三石讲述“靡靡之音”

    1978年下半年,一个叫三石的年轻人从同学那里听到了邓丽君的磁带,被她的声音、外表所折服,一发不可收拾。1982年,三石遭人举报偷听且传播靡靡之音。(三石:出版人,邓丽君歌曲爱好者、传播者,后遭批评,为了将功补过,成为那个时代的歌曲“鉴黄师”。)

  • 蔡霞讲述“大院”

    成长于军队大院的蔡霞给大院下的定义是:一个结构完整的小社会,但它有着明显而特殊的缺陷,使得它的孩子走出大院时,社会化还没有完成。(蔡霞 中央党校教授 成长于军队大院)

  • 周奎讲述“粮票”

    一个与饥饿有关的记忆,1950年代中期,用粮票来控制物品供应的的方法大行其道,各种票证层出不穷,包括布票、油票、肥皂票、坑边票、月经带、工业券、农业券花样繁多,而且缺了哪一样,人都无法生活。(周逵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

  • 文经风讲述“下海”

    文经风从邮电部辞去公职,开创了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亚当夏娃,引起轰动。时至今日,文经风依然在进行各种尝试,他想与年轻人一起,在互联网时代,再下一次海。(文经风: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店“亚当夏娃”创办人,下海前为邮电部干部。)

  • 张宝瑞讲述“手抄本”

    张宝瑞出生在北京,受童年经历、当时社会影响和梅花党的启发,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很多悬疑手抄本。他把敌我双方都写成了有情有爱的人,弥补了文革一代人的文学饥渴。(张宝瑞:在文革期间创作《一只绣花鞋》、《绿色尸体》等二十多种手抄本。)

  • 姜思章讲述“敌台”

    在台海两岸对峙的时代,偷听敌台是重罪。据姜思章介绍,他的狱友任新驹因收听敌台,也准备驾机起义。但因飞机在跑道熄火,终被逮捕并判死刑。(姜思章:国民党士兵,曾因思乡入狱,在狱中结识因偷听“敌台”、准备驾机起义到大陆而被判处死刑的任新驹。)

  • 黄珂讲述“饭局”

    本来就是一顿饭,被各怀心思的设宴者变成了局,设宴者随之也成了设局者,这顿饭的目的性的功能性也显露出来。黄珂开了16年的饭局,被人们当成了聚友、找机遇、寻找爱情、北漂找家的地方,他的饭局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黄珂 北京最大流水席黄门宴主人)

  • 皮艺军讲述“拍婆子”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男女的词汇。在强调男女有别,男女生在一起说话都被耻笑的时期,一批逆反期的年青人开始反叛。他们唱被禁的外国歌曲、冰场上为抢夺女孩子大打出手、自行车上带着同龄女子招摇过市。(皮艺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 天水讲述“文青”

    从1980年代的文学青年,到今天的文艺青年,都被称为“文青”。 文学青年曾经是一个荣耀和时髦的称谓,他们走路时常带一本权威文学刊物比如《收获》,以天下为己任谈必有诗聚必有酒。(天水:时刻文化总经理,“诗歌岛”项目策划人,为读睡朗读诗歌、为读库校对。)

向左 向右